人工智能在新零售业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线下零售渠道开始出现发展疲软的状况,中国零售业此刻亟需一剂“助推剂”。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或许会成为零售产业未来发展的良方之一。
AI技术可以改变对零售商品及消费者数据的采集、分析和价值应用形式,加速促进零售业“人、货、场”的环状结构优化,从而重构消费者关系,刺激消费需求。
目前,“AI+零售”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零售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AI技术将为零售企业的智能化改革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助推行业整体价值增长。
NO.1 无人超市即拿即走
在我国很多城市,无人超市已经落地生根,分布在一些热门商圈或是商业广场周围。与传统超市相比,无人超市无需配置理货、收银等人员,在人力成本投入方面几乎为零,而消费者也只需要利用移动支付方式进行支付,甚至是即拿即走,可谓十分便利。
便利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支撑。据悉,无人超市采用了多种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以及机器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无人超市内的商品都有条形码或者RFID标签,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结算体验。同时,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既可以为无人超市提供安全保障,也可以成为新的支付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除了体现在识别方面,还应用于无人超市的运营数据采集、分析方面。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数据,能够及时、快速了解商品的销售情况以及顾客喜好,从而提升采购精准度,提升实际运营利润,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
NO.2 无人配送提高效率
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无人站、配送机器人等“无人科技”正成为电商、外卖、物流的新宠儿,在新技术的重构下,“低头下订单,抬头收快递”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无人机解决偏远山村地区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无人车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机器人深入园区楼宇,根据不同环境匹配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批量送货,提升配送效率……这是智慧物流走出无人仓后的实践,也是现阶段所能达到的无人配送,而无人配送的终极目标是,改造传统的物流体系架构,彻底实现智慧物流下的无人运作。
NO.3 智能客服未来可期
受益于AI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客服系统在零售企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覆盖售前、售中及售后全过程。
7×24小时的服务可高效、高质量地满足消费者商品咨询、自助购物、订单查询、物流跟踪、自动退换货等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提升店铺询单转化率,节省客服人力成本50%以上。
在此基础上,智能客服系统同时可采集消费者信息标签,洞察用户行为,为精准营销、智能化运营等环节提供数据支撑。另随着语音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交互行为也通过语音进行,语音机器人、智能外呼等服务场景也逐渐丰富。
NO.4 消费者识别分析
传统线下零售场景缺少对消费者信息采集和分析的有效手段。除交易数据外,消费者分维度的精细数据、购物过程数据及数据整合分析的价值一直未被挖掘。依托机器视觉技术以消费者为主要识别对象,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动作、轨迹等信息,辅以对商品图像信息的识别分析,可帮助零售企业整合“人、货、场”数据,形成完整的用户画像和消费者洞察。
此外,虚拟试装/妆这一针对消费者的视觉解决方案也逐步通过手机APP或线下智慧大屏等方式落地应用,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展示效果、节省品牌商试用装成本、拓宽商品触达消费者的渠道、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从而有效提高转化率及降低品牌商成本。
另外,线下零售门店相比电商,在消费者行为洞察上缺少必要的信息获取手段,现在可以通过智能摄像头为信息采集入口,通过采集消费者人脸、面部表情、衣着、体态、发型等信息,实现在线下零售场景对消费者的全流程感知。
目前受线下零售场景头部集中程度和IT建设基础等因素影响,基于视觉的消费者行为洞察解决方案在4S店、家电3C店、大型商业地产等零售业态实验落地。未来,随着算力升级、技术发展带来的算法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度提升等利好因素,基于视觉的消费者行为洞察解决方案落地规模将逐步增加。
NO.5 支付方式升级
一些商家采用自动结算的方式,降低门店的人工成本。例如,使用RFID技术,将RFID的标签贴在商品上,通过智能结算通道,识别商品RFID标签信息,识别完成后,再由手机系统自动扣除商品款项,完成支付。结算完成后即可开门离开商店。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直接识别商品的价格信息,免去标签的制作成本,缩短商品识别的等待时间。
结·语
综合来说,“AI+零售”解决方案的落地效果提升,需要依托海量数据对算法进行优化并在实际落地过程中打磨方案逻辑,以便“解决真实需求、真实解决需求”。以零售巨头为代表,正大力推进零售科技的生态体系建设并对AI的投入程度愈来愈重。最后值得关注的是,为满足零售企业智能化转型及降本增效等需求,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一方面可为AI解决方案助力、达成共赢,另一方面项目落地经验、算法优势和生态体系建设仍然是AI发展竞争力的核心。